为进一步做好我校2020届毕业生就业工作,2020年6月10日,我校组织召开了西藏大学2020年第四次就业工作推进会,会议由校党委委员、副校长张兴堂主持。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校党委书记尼玛次仁同志和校党委副书记、校长纪建洲同志亲临会议并提出要求,各学院党委书记、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负责就业的辅导员,招生就业处全体处级干部及就业工作人员参加了会议。
会上,招生就业处副处长杨晨亮汇报了我校2020届毕业生近期的就业情况及开展的工作,并对学生离校后的就业工作进行了部署和安排。
各学院书记分别就各自学院开展就业工作的情况和措施,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进行了总结和分享。
校党委副书记、校长纪建洲强调了两点工作:
一、要完善常态化建设,做好贯穿学校到招生就业处,再到各学院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制度和机制建设。
二、抓好时间节点,做好今年的毕业生就业工作。
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校党委书记尼玛次仁同志指示,就业是民生之本,稳定之基,和谐之源,团结之要。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直高度重视就业工作,特别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为此做出了一系列就业优先的战略,把具体工作始终放在民生工作的重中之重。尼玛次仁同志总结我校就业工作具有重视程度高,积极响应快,工作力度大的特点,高度肯定了各学院、招生就业处在疫情任务压力繁重的情况下,针对毕业生就业积极开展的工作,将疫情的影响降到了最低点,使我校的就业工作向好发展。紧接着,尼玛次仁同志分析了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的问题,对下一步就业工作进行了重要指示。要求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个大局的高度,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就业方面一系列的指示精神;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教育部关于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精神;坚持把就业工作放在当前一系列工作的重中之重,充分就业工作的重大意义,认真地解决好目前存在的一系列的困难和问题。
最后,尼玛次仁同志对我校就业工作提出了七点要求:
一、思想认识再深化。要强化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担当意识;要有危机感、紧迫感,把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彰显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综合实力,维护校园秩序和谐稳定和思想情绪稳定的关键工作作为促进全区社会稳定的保证,改善民生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切实做好我校2020届毕业生就业工作。
二、工作责任再实化。要打好协同合作的组合拳,进一步明晰责任,保障有效措施,落实一把手工程的工作机制。各学院党委书记,院长要亲自上阵,亲自部署,亲自指导;各职能部门要发挥好联动机制主体作用,不折不扣地落实好我校2020届毕业生“一对一,一对多”的就业帮扶工作办法。实现“就业没有局外人”的目标,切实推动就业工作精准化、个性化,做到精准施策,精准帮扶,精准服务。
三、宣传引导再强化。要加大宣传力度,重点加强毕业生就业观念教育和对学生思想观念的引导。要引导广大学生树立合理的就业预期,合理的职业规划发展,大力宣传就业创业方面的一系列政策;大力宣传就业工作领域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先进人物。
四、服务手段再优化。毕业生离校后,就业工作绝对不能松懈,就业服务不能断线,效果不能打折扣。要通过各种现代化的手段,实现精准的就业服务,及时将招聘信息有针对性地送到学生手中,做好线上的就业指导服务,助力毕业生更快更好的就业。把云就业作为学校推进信息化建设落地的接入点,继续强化云就业平台的服务功能。
五、就业渠道再拓宽。各学院及招生就业处要继续加大力度改变工作模式,主动走出去,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合作,增加就业岗位鼓励毕业生基层就业,参军就业,创业就业,升学就业等,让各类就业渠道发挥更大的效益。
六、创业机制再加码。要加大创业工作力度,鼓励毕业生参加脱贫攻坚工程、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发展等创业一线中去。
七、离校工作再细化。各学院要把握关键节点,做好岗位信息推荐、心理辅导、统计工作,特别是要抓紧制定跟踪指导服务的方案。要把各项就业工作做细,做深,做实,做在前面。同时要提醒未就业的毕业生及时关注就业信息,用好学校各类就业平台,确保毕业生离校后就业工作不松懈,就业信息不降低,确保每一名毕业生及时获得就业信息;要认真总结成功的工作经验,同时找到短板、弱项,改进工作的方式方法;要关注毕业生特别未就业的毕业生思想情绪,做好引导思想工作,帮助他们消除就业恐慌,消除负面情绪,以乐观的心态的应对,确保我校就业工作得到上级认可,市场认可,家长认可,学生认可。
会议最后,张兴堂副校长提出几点要求:
一、要学习、贯彻好尼玛次仁主任和纪建洲校长的讲话精神,进一步加大毕业生就业观念的转变,完成今年既定的就业目标。
二、要做好“五个再”,即认识再提高,责任再落实,措施再细化,渠道再拓展,初次就业率再上新台阶。
三、毕业生离校后四个功能不能减,即工作责任不能减,工作力度不能减,工作措施不能减,就业目标不能减。
四、招生就业处要做好全校就业工作的统筹工作。
五、学校党校办、组织、人事部和宣传部等部门继续积极并加大参与就业工作的力度。
六、教务处和各学院要把专业结构调整、专业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尽快提上议事日程。

